学院是2005年7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在原西藏自治区农牧学校和西藏自治区综合中专学校的基础上合并组建而成的西藏唯一一所综合类高等职业院校。建校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自治区教工委、教育厅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在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办学实力逐步增强,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办学实力显著提高
学院组建以来,克服“基础差、底子薄、起步晚”的困难,乘国家和自治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东风,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和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为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学院现有西、北两个校区、一个实践教学示范基地和一个特殊教育基地,总占地面积499.5亩(其中西校区160亩、北校区133亩、堆龙德庆区实训基地183亩,开发区特殊教育基地23.5亩),校舍建筑面积15.12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41.49万余册。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145.2万元,固定资产总值3.88亿元。校内实训教学基地8个(包含实验实训室8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58个。
二、组织建设得到加强,管理架构基本形成
学院现设有党政办公室、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工作处、招生就业指导处、后勤服务中心、团委7个副县级行政教学群团管理部门。设有宣传统战部(思想政治工作处)、纪检监察室、教学督导室、财务处、科研管理科、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强基惠民办公室(扶贫办公室)、安全保卫科(维护稳定办公室)、工会(离退休干部管理科)、图书馆10个直属科级机构。设有农业科学技术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旅游与文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机电工程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基础教育部、继续教育部10个二级学院(部)和直属学院的马列教研室。
学院设有农业科学技术学院党总支、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党总支、旅游与文化学院党总支、经济管理学院党总支、机电工程技术学院党总支、建筑工程学院党总支、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基础教育部党总支、机关党总支9个党总支。设有32个党支部。
党员总数381人,其中教职工党员322人(在职党员250人,占教职工总数的69.8%;学生党员59人,占学生总数的1.2%)。
三、师资结构不断优化,教学能力有效提升
学院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采取“外引内招、外聘内培、梯次发展、普遍提高”的方式,以改善教师队伍结构为目标,以加强“双师”素质教师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抓手,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学院有教职工编制380人,目前在编教职工364人(含3名援藏干部),其中专任教师290人,管理人员38人,教辅等专业技术人员17人,工勤人员19人。专任教师中,少数民族教师104人,汉族教师182人;副教授以上94人,讲师103人,助教93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103人,本科学历190人。符合校级“双师素质”教师条件108人。先后有3名教师评为国家优秀教师,15名教师评为自治区优秀教师和教学能手。
四、学科专业门类齐全,办学效益日益凸显
学院围绕我区“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经济发展定位和“两屏四地一基地一通道”的战略定位,紧紧抓住我区承接“一带一路”和构建沿边地区开发开放“三圈三带”新格局的战略机遇,主动适应西藏经济社会新常态,做好专业布局建设和结构调整,努力适应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学院目前开设28个专科专业,涵盖了农林、畜牧、电力、建筑等八大专业类别,其中国家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4个(作物生产技术、旅游管理、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畜牧兽医),自治区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园艺技术、市场营销、建筑工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自治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个(汽车检测与维修、旅游管理),中央财政支持服务产业专业2个(计算机网络技术、设施农业与装备)和自治区级特色专业1个(作物生产技术)。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5063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4995人,汉族学生68人),有119个班级;成人继续教育学员889人,师生比为1:21。截止到2017年8月,学校已累计为全区培养各级各类技能型人才16188人,“双证书”获取率达到85%以上;面向社会组织开展了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鉴定2194人次。教师累计承担国家、省级和院级科研课题500余项,发表省级以上论文1500余篇。与阿里地区教育局等签订了支援协议,在人、财、物上大力支持阿里地区职业技术学校发展。派遣200余人次教师专家到驻村点进行技术扶持和专题讲座,投入近300万元为驻村点修建道路、开挖水渠、建设蔬菜大棚、开发种植基地等,推进当地经济发展。
五、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有序,人才培养质量良好
学院坚持“政府引导、行业牵线、校企联姻、深度融合”的原则,切实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与合作,积极探索和尝试开展校中企、企中校的合作办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的力度和深度,建立校企合作联系新机制,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评价体系改革、教学科研等工作,技术技能培训与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合作。
学院目前与青藏铁路公司、拉萨城投公司、自治区农科院等66家行业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在订单培养、联合育人、校企通融等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2009年10月,学院顺利通过全国人才培养工作评估;2011年6月,通过示范校建设项目国家级验收,成为全国10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部、财政部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典型应用示范点和自治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一所及全区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也设在学院。学院曾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院校示范基地、全国建筑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全国就业指导先进单位、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学生在全国各类技能大赛、创业大赛及其他大赛中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60多次(其中,组队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二等水准测量”赛项三等奖和“现代物流作业方案设计与实施”赛项三等奖;参加了第八届全国高校“斯维尔杯”bim建模大赛工程造价专项总决赛,获国家级三等奖;参加了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与信息素养大赛,获行业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六、思政工作保障有力,立德树人扎实推进
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落实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方案》,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安排部署;组织制订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方案》,为思政课改革奠定了基础;建立了“老西藏精神社团”和“老西藏精神研究会”等思政教育阵地,持续深入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新旧西藏对比、“三个离不开”“老西藏精神”等教育。召开了第四届团学工作会议,进一步完善团组织机构设置,健全团组织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加强团组织各项建设,使思政工作责任明晰、组织有力、推进有序。
七、就业创业持续发力,工作呈现良好局面
面对我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新形势,学院从算好政治账、稳定账、民生账三个层面对做好就业创业工作进行了有效安排,成立了就业创业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建立了“学院统筹领导、主管部门分工负责、二级学院具体落实、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全员广泛参与”的就业创业工作体系,打造“一网两端”( 就业创业信息网、手机app客户端、藏职院就业创业微信公众平台客户端)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健全三级联动政策宣讲网络,主动加强与区内大型央企、国企和中小微企业的沟通联系,采取“面对面、点对点、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切实做好毕业生推荐和就业服务工作。同时,积极推进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和“双创”学院建设,同时设立了“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基金”(截止目前已筹集650万元),对自主创业毕业生实行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大力培养具有过硬双创能力的学生。
建校以来学生就业率达到80以上%(其中,截至11月12日,2017届毕业生1505人中已有924人落实结业单位,就业率达到64.40%)。学院已注册成立4家学生创业企业;“筑魂”创新创业项目获得2017年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
八、办学目标把握准确,办学思路科学清晰
学院新班子组建以来,面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秉承牢记使命、直面困难、敢于担当、求真务实的态度,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方针,紧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脚步,秉承“厚德强技,笃学创新”的校训,围绕“科教兴藏、人才强区”战略,按照“3621”(即:围绕“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经济发展战略,抓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高等’两个重点”,实现“专业上有突破”,重点培养“天然饮用水、藏药业、高原绿色食品业、民族手工业、建材业、矿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所需技术技能人才)的发展思路,以“五型”职院(忠于祖国、服务人民的“红色职院”,明德向善、止于至善的“明德职院”,学法用法、崇尚法治的“法治职院”,为学日益、勤思博雅的“书香职院”,敬业乐业、精益求精的“匠心职院”)建设为抓手,实现“136”发展战略目标(即:“一年一提升,三年一突破,六年一跨越”)。全面启动“3+10”行动计划(即按照“提高质量、促进就业、服务产业”三个工作方向,围绕“从严治党”要求,实施“旗帜引领”行动计划;围绕思想政治工作这个核心,实施“立德树人”行动计划;围绕办学要素,实施“多元联动”行动计划;围绕区域发展要求,实施“特色品牌”行动计划;围绕增强就业创业能力,实施“人人出彩”行动计划;围绕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实施“职教名师”行动计划;围绕科研能力提升,实施“科研促教”行动计划;围绕增强服务能力建设,实施“辐射带动”行动计划;围绕增强管理服务效能,实施“提质增效”行动计划;围绕和谐稳定,实施“稳定支撑”行动计划),努力提升学院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使学院成为全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领头雁”,成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践行者”,成为师生成长进步的“幸福园”,努力实现“123”的发展目标(即把学院建设成为“一个基地、两个中心、三个示范”:西藏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全区技能培训中心和职教师资培训中心,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示范、推进教学改革的示范、推进技术推广与技术服务的示范),努力打造在西藏职业教育领域具有领军作用、在全国范围尤其是民族地区具有影响力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优质特色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