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甘肃中医学院是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开展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和专业学位、培养留学生资格。学院现有各类在校生7000余人,其中研究生300多人,普通本科学生4000余人。生源来自于全国20多个省、市、区。设有中医医疗系、临床医学系、中西医结合系、针灸推拿系、药学系、护理系、经济贸易与管理系、藏医学院、社科部、基础课部、公共课部、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系部。开设中医学、中医学(骨伤科学方向)、针灸推拿学、中药学、药物制剂、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中西医临床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护理学、公共事业管理(医药卫生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医药方向)、藏医学等13个本科专业或方向。其中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中西医临床医学两个专业属国内率先设立;护理学、药物制剂和医学影像学等专业属省内最先招生,均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拥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医史文献、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药学等1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002年起与南京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中医儿科学博士研究生。学院积极开展境外学术交流,并与英、美、日、韩、新加坡等国以及港、澳、台地区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自建院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合格的中医药人才14000多名,他们中不少人已成为教学、科研、医疗战线上的骨干和中坚。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奠定了在某些学科领域的优势,现已形成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为延伸,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为补充的办学格局。
学院具备专业学习的各种教学、实验等条件,现有教学、行政及学生公寓等总建筑面积近12万平方米,已建成省内领先、总面积约
我院教师队伍素质优良,现有教职工540人。其中专任教师339人,专任教
建院30年以来,学院秉承“勤奋、严谨、继承、创新”的校训,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以甘肃道地药材、敦煌中医药文献、常见病、疑难病的中医药防治等研究为重点,先后承担了国家、省部级和其它科研课题300余项,取得科技成果100余项。中药生药学学科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西部地区重点学科,中医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等先后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中药免疫与分子生物学、中药生药、中药化学、生物化学、中药药理与毒理等实验室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中医内科学、中药学、伤寒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各家学说等7门课程被评为甘肃省省级精品课程。中国医学史馆、中药标本馆、敦煌中医药馆、人体标本馆被国家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协确定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2007年10月,我院以良好的成绩顺利通过了国家教育部对我院进行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根据中医药学独有的特点,我院培养的人才适合在各级各类医药、医疗卫生机构、企事业单位工作。
章程条例
一、学校全称:甘肃中医学院
二、办学地点:甘肃省兰州市
三、办学类型:公办普通高等学校
四、办学特点: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为延伸,兼有成人教育等多层次、多门类、多学科的办学特点。
五、招生计划: 见2008年招生计划表
六、专业录取的要求
1、护理学专业只招女生,形体端正,身高在
2、藏医学只招收甘肃省甘南州及武威市藏汉双语考生。
办学地点:甘南州合作市。
3、只招收英语考生。
七、录取办法:
按照国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本着志愿、分数优先的原则,从高分到低分的录取办法,优先录取有志愿考生,录满为止。
我院同意执行各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有关加分或降分投档的政策规定。
八、收费标准:学费4200元/年
九、住宿条件:
实行公寓化管理,住宿条件良好。
十、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国家助学贷款情况:
我院学生各种奖(助)学金受奖面可达学生总数的70%,每学年评定一次,国家奖学金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特等奖学金4200元,一等奖学金1400元,二等奖学金800元,三等奖学金500元。对优秀学生干部和学有专长的学生,设有单项奖学金。对优秀学生设有“于己百奖学金” 、“王道坤英才奖学金”等。
学院还采取多种形式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学生可申请学院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还会得到社会各界提供的各种奖学金的资助,如:“海鸥”助学金,“念慈庵”助学金等。对于特别困难的学生,学院还给予一定的临时困难补助,并可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十一、联系方式:
邮 编:730000
地 址: 兰州市定西东路35号
电 话: 0931-8765321
传 真: 0931-8619911
e- mail: zsb@gszy.edu.cn
网 址: www.gszy.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