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选科目
物理
预估分数
500-520分
设置

湖北中医药大学

  • 国标代码:10507
  • 所在省市:湖北 - 武汉市
  • 院校隶属:湖北省教育厅
  • 院校层次:本科
  • 院校类型:医药
  • 硕士点:7
  • 招办电话:027-68890297
  • 高校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黄家湖西路16号(黄家湖校区)_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昙华林特1号(昙华林校区)
  • 博士点:2

院校简介

  湖北是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故乡。湖北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湖北省唯一一所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其前身是成立于1954年的湖北省中医进修学校。2003年,原湖北中医学院与原湖北药检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成立新的湖北中医学院,2010年3月更名为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校是我国较早开办中医本科教育和最早开办中医研究生教育的高等院校之一,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是湖北省第一所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高校,湖北省首批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省属高校;还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学校坐落于江城武汉,两校区办学,占地总面积1610亩,建筑总面积54.3万平方米。昙华林校区位于武昌中心城区,历史人文底蕴浓厚,古朴典雅,书香氤氲;黄家湖校区为山水园林式校园,现代化功能齐全,大气磅礴,秀美庄严。学校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2.23亿元,馆藏纸质图书155.5万册、电子图书144.7万册。校本部现有教职工1210人,其中,专任教师737人,具有高级职称539人;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生1.78万人,其中本科生1.5万人,研究生2195人,留学生215人。

  

  在六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弘扬“求真求实精勤博极”的时珍精神,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科学与人文相融”的办学理念,秉承“勤奋求实发掘创新”校训,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迄今共培养十万余名毕业生,涌现了一批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973中药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在内的知名校友。

  

  学校办学层次齐全,涵盖本科、硕士、博士生教育;办学类型较为丰富,涵盖国内普通高校全日制教育、海外留学生教育、成人继续教育等。学校现有35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文学、教育学、经济学7个学科门类。现有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含中医学、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中医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含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护理学和医学技术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中医、中药学、护理、翻译、药学和公共管理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现有中医学和中药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学校不断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拥有3个教育部特色专业、4个省级品牌专业,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4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5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拥有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省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学校不断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方向,强化学科交叉融合,推动特色发展。学校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现有1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学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拥有3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2个省级优势学科群;建有5个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专科、9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0个省级重点专科。临床专科建设成效明显,肝病科、肾病科进入国家区域诊疗中心行列。

  

  学校建有1个中药资源与中药复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1个湖北省中药资源与中药化学重点实验室,3个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道地药材与创新中药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基地,1个针灸治未病国际合作基地,2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及其他16个省级、武汉市科研平台。学校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医药防治肝病基地、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重点培育联盟理事长单位、国家疫病防治建设中心、湖北省中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湖北省产业技术创新基地道地药材与创新中药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基地的依托单位,是全国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培训和研究中心、全国中医医院信息管理中心、湖北省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

  

  学校拥有李今庸教授、梅国强教授、凃晋文教授国医大师3人,全国名中医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2人;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岐黄学者2人、“楚天学者计划”楚天学子11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9人;1人家庭入选全国首批“教育世家”;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1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0人;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8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14人;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第一层次、二层次2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4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13人;湖北中医大师10人,湖北中医名师19人;湖北名师4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9人;全国中医临床、基础优秀人才9人,全国中医药骨干人才5人;湖北省中青年知名中医6人;湖北省医学青年拔尖人才第一层次、二层次2人;湖北省高次层次人才计划专家23人;4人获湖北省道德模范、师德先进个人、“荆楚好老师”。建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综合基地”。

  

  学校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是全国第一批有条件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也是我省第一批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省属高校。享有对港、澳、台地区招收本科生、研究生资格,涵盖了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等多个层次;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余所高校、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学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医药在海外的发展。选派教学、临床骨干出国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交流,开展国际协作和科研合作。学校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专项建有“中医药高等院校教学与管理人员对外交流基地”和“中–马(马来西亚)中医药中心”。学校附属湖北省中医院选派中医专家赴非洲执行医疗援助任务,积极承建中国(湖北省中医院)-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本·阿克隆医院)中国“中医中心”建设合作项目。

  

  近年来,学校在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学科建设、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学校连续3届获评全国文明单位、连续7届获评湖北省文明单位、连续2届获评湖北省文明校园后,入选2021-2023年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建设高校;主持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多项。学校是“湖北省高校党支部规范化试点高校”“湖北省示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地”;6个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2名研究生入选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先后被授予“湖北省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高校”、“湖北省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综合治理优胜单位”等荣誉称号;湖北省企业、科技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目标管理“省一级”单位。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校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开展疫病科技攻关;国医大师梅国强教授指导完成“肺炎1号”“强力肺炎1号”;吕文亮教授全国率先编制发布中医药预防新冠肺炎居家预防养护简易手册,主持科技部“新冠肺炎防治重大专项”;附属湖北省中医院陆定波教授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王平教授牵头主编“中医抗疫100问”专刊,由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赠阅给全球十多个国家;1名教师获“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六十余载躬耕树蕙,弦歌不辍;新一甲子奋进跨越,再续华章。“十四五”学校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学校将以更广的视野、更大的格局、更强的担当,继续扎根荆楚大地,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双一流”建设,面向行业,辐射全国,以锐意进取的新姿态、谋事创业的新作风、行稳致远的新步伐,顶压奋进、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加快建设全国一流中医药大学和一流中医院,在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医药事业发展,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福祉等方面积极作出新贡献。

  

  


院校风光

高校主页

看过此高校的还看过